一、前期準備:錨定區域風險“底數”
預案編寫的核心前提是“知已知彼”,需先摸清觀山湖區危化品安全風險的具體情況,避免“千篇一律”。
(一)開展全面風險辨識與評估
1.梳理轄區內危化品企業清單:明確企業類型(如生產、儲存、經營、運輸、使用)、重點監管企業等級(如重大危險源企業)、涉及的危化品種類(如易燃易爆類、有毒有害類、腐蝕性類)及理化特性。
2.排查非企業類風險點:包括危化品運輸必經路段(如高速出入口、主干道)、倉儲物流園區、科研機構醫院等潛在風險場所。
3.結合區域特點評估衍生風險:例如觀山湖區若臨近水源地、濕地或人口密集商圈,需重點評估危化品泄漏后的水體污染、大氣擴散及人員疏散風險;若存在地質災害隱患,需疊加極端天氣、地震等引發的危化品容器破損風險。
(二)銜接上位與周邊預案1.向上銜接:嚴格對接《貴州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》《貴陽市危化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》等,確保應急響應級別、職責分工、處置流程與上級要求一致。
2.橫向銜接:協調公安、交通、生態環境、衛健、消防救援等部門的專項預案,明確跨部門聯動的接口與流0程;縱謄縯隈設銜接皈鎮窪ī朏際(街道)、社區及重點企業的應急預案,形成“區-鎮(街道)-企業”三級聯動體系。
(三)組建專業編寫團隊
成員需涵蓋:應急管理部門(奉頭統籌)、危化品企業技術骨干(提供實操經驗)、消防救援隊伍(現場0處置專家)、環保/衛健/交通等部門專員(專項處置)、法律專家(合規性審核),確保預案兼顧“管理要求”與“實戰落地”。
二、核心內容:聚焦“實用、可操作”
預案正文需結構清晰、內容具體,重點解決“誰來做、做什么、怎么做” 的問題,核心模塊注意事項如下:
(一)總則:明確“定位與依據”
1.編制依據:需列明最新法律法規(如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》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》)、貴州省及貴陽市的相關規章、規范性文件,確保合法性。
2.適用范圍:精準界定適用場景(如危化品泄漏、火災爆炸、中毒窒息等事故)、適用區域(觀山湖區全域及可能受影響的周邊區域)、適用對象(政府部門、企業、社會組織等),避免糊不清。
3.應急響應原則:突出“生命至上、預防為主、屬地為主、分級響應、聯動處置”,明確觀山湖區在不同響應級別下的主導與配合職責。
(二)組織機構與職責:厘清“責任鏈條"
1.避免職責交又或空白:建立“應急指揮部-專項工作組”兩級架構,明確指揮部(通常由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)的統籌決策職責,以及各專項工作組的具體分工,示例如下!
| 專項工作組 | 牽頭部門(觀山湖區) | 核心職責 |
|---|---|---|
| 現場處置組 | 區應急管理局、消防救援大隊 | 現場救援指揮、火災撲救、泄漏控制、危險源隔離 |
| 人員疏散與安置組 | 區公安分局、各鎮(街道) | 劃定警戒區、組織群眾疏散、安置受災人員、維護現場秩序 |
| 醫療救護組 | 區衛生健康局 | 傷員救治、中毒人員解毒、醫療物資調配、衛生防疫 |
| 環境監測組 | 市生態環境局觀山湖分局 | 空氣 / 水體 / 土壤監測、污染物擴散預測、制定環保處置方案 |
| 后勤保障組 | 區財政局、區住建局 | 應急物資(如防護服、堵漏設備)、資金、電力、通訊保障 |
2.明確企業主體責任:強調危化品企業“第一時間處置初期事故”的義務,以及向區應急管理局、屬地鎮(街道)報告事故的時限(通常不超過1小時)和內容(事故類型、地點、傷亡、危化品種類等)。
(三)監測預警與信息報告:打通“響應啟動入口”
1.監測預警機制:
①明確監測主體:企業負責內部設備監測(如液位計、氣體探測器),區應急管理局聯合環保、交通部門負0責區域動態監測(如運輸車輛 GPS 追蹤、重點區域大氣監測)
②分級預警:結捧合Ч焓振毛故危害程度,將預警分為“藍色、黃色、橙色、紅色”四級,明確各級預警的發布主體。(如紅色預警由區政府發布)、發布渠道(政務平臺、短信、廣播等)及響應措施(如橙色預警啟動全員備勤)
2.信息報告流程:
①規范“企業一鎮(街道)→區應急管理局一區政府“的逐級報告路徑,同時明確“特殊情況可越級報告”(如
重大事故直接報市應急管理局)。
②明確報告要素:需包含“時間、地點、單位、事故類型、傷亡人數、危化品名稱及數量、現場情況、已采0取措施、請求支援事項”等核心內容,避免信息模糊導致決策延誤。
(四)應急響應:細化“分級處置流程”
需結合觀山湖區危化品事故規模,劃分響應級別(通常為 I 級-一般、Ⅲ 級-較大、Ⅱ 級-重大、I 級-特別重大),并明確各級響應的啟動條件、處置措施和終止標準,重點關注“較大及以上事故”的處置:
1.初期處置(企業主導):要求企業立即啟動內部預案,組織員工切斷危險源(如關閉閥門、停止進料)、使用應急物資(如滅火器、沙土覆蓋)控制擴散,并組織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。
2.區級響應(亞 級及以上)
①現場指揮:由區應急指揮部趕赴現場,成立“前線指揮部”,接管現場處置指揮權,協調消防、醫療、環保等力量進場。
2.1分類處置措施:
②火災爆炸:優先疏散周邊群眾,消防救援隊伍采用“冷卻罐體、切斷蔓延、精準滅火"策略(避免盲目用水撲救遇水燃燒類危化品,如鈉、鉀)。
③泄漏事故:根據危化品特性選擇處置方式(如有毒氣體用霧狀水稀釋、液體泄漏用圍堰攔截、腐蝕性物。質用中和劑處理),同時由環保部門實時監測擴散范圍,指導群眾佩戴防護用品(如防毒面具、防護服)。
④中毒窒息:醫療救護組立即開展洗胃、解毒等救治,同時組織受污染區域空氣置換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3.響應終止:明確終止條件(如危險源得到控制、傷員全部救治、環境監測達標、次生風險消除),由前線指揮部提出申請,經區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宣布終止。
(五)后期處置:覆蓋“事故閉環管理”
1.善后處置:明確區民政局、各鎮(街道)負責受災群眾安置、生活救助;區人社局協調工傷認定與賠償;相關部門牽頭開展事故損失評估。
2.環境恢復:由環保部門制定污染治理方案,監督企業或專業機構清理污染物(如土壤修復、水體凈化),確保伏到環保標準后方可解除管控。
3.事故調查:由區應急管理局牽頭,聯合公安、監察、工會等部門成立調查組,查明事故原因、責任,提出整改措施和處理建議,形成調查報告并向社會公開(依法需保密的除外)。
(六)應急保障:筑牢“實戰支撐基礎”
1.物資保障:
①建立“區-鎮(街道)-企業”三級物資儲備體系:區級儲備大型設備(如防化車、堵漏工具、應急監測0儀),存放于觀山湖區應急物資倉庫;鎮(街道)儲備常用物資(如滅火器、防護服、急救包);企業儲備針對性物資(如對應本企業危化品的解毒劑、吸附棉)。
②明確物資管理:定期盤點、維護、更新,建立物資清單及調用流程(如企業物資不足時,可向鎮街或區級申請調撥)。
2.隊伍保障:
列明轄區內應急隊伍清單:包括消防救援專業隊伍、企業專職救援隊、社會志愿者隊伍的人數、裝備、聯系方式。
強調隊伍聯動:明確消防救援隊伍為“主力處置力量”,企業專職隊負責“初期協同”,志愿者隊伍負責“疏散引導、后勤輔助”。
3.通訊與交通保障:
確保應急期間通訊暢通:區工信局負責協調運營商保障現場信號,配備衛星電話等備用通訊設備。區交通局、公安分局負責開辟“應急通道”,保障救援車輛、物資運輸優先通行。
三、后期管理:確保預案“動態有效”
(一)培訓與演練:
①培訓:定期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(如鎮街應急專員)開展“預案內容、處置流程”培訓,對企業員工開展“初期處置、自我防護”培訓。
②演練:每年至少組織1次區級綜合性演練(如危化品泄漏聯合處置演練),督促重點企業每半年開展1次。專項演練;演練后需形成評估報告,明確問題與整改措施,反向優化預案
(二)預案修訂:
明確修訂觸發條件:如法律法規更新、區域風險變化((如新增重大危險源企業)、演練或事故暴露問題。
上級預案調整等,需在 2年內至少修訂1次。
規范修訂流程:由區應急管理局奉頭,征求各部門、企業意見,報區政府審批后發布實施,并報貴陽市應0急管理局備案。
(三)監督檢查
區應急管理局定期對企業預案編制、演練、物資儲備情況開展檢查,對未按要求落實的企業依法處罰;對0政府部門預案執行情況進行督查,確保職責落地。
四、區域特殊注意事項(觀山湖區針對性要求)
1.結合城市功能定位:觀山湖區作為貴陽市行政、金融、文化中心,人口密集、商圈眾多(如萬達廣場、世紀金1源購物中心),需重點細化"人員密集區周邊危化品事故”的疏散方案(如疏散路線、安置點選擇,避免擁堵)。
2.關注交通物流特征:若觀山湖區有高速出入口(如貴遵高速、滬昆高速)或物流園區,需強化“危化品運輸車輛事故”的處置預案,明確交警、交通部門的“車輛攔截、貨物轉運、道路清理” 流程。
銜接生態保護需求:若轄區內有阿哈水庫、百花湖等水源地或濕地保護區,需在“環境監測"“泄漏處置” 模塊中
3.增設“"水源地保護專項措施”(如優先封堵泄漏點向水源地的擴散路徑,緊急情況下啟用應急截流壩)。
總之,觀山湖區危化品應急預案需始終圍繞“風險可防、隱患可治、事故可處置”的目標,既符合國家及省市規范,又緊密貼合區域實際,最終實現“預案不是"紙上文件’,而是實戰指南”的核心價值。
相關文章
- 關于二類醫療器械備案流程簡單解說2024年06月29日
- 貴州辦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(無存儲)需要多長時間?2024年07月05日
- 貴陽市勞務資質新辦代理簡述施工勞務資質的辦理事項2025年02月11日
- 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代辦簡述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2025年09月19日






網站首頁
產品中心
發送短信
電話咨詢